內容簡介
漢初分時諸侯王的弊病,仍然威脅中央集權的鞏固;匈奴對漢王朝的侵擾愈演愈烈,勢不可遏;百家學說紛呈,思想不統一的狀態依然。諸多社會問題層出不窮,擺在漢武帝面前。武帝憑借文景時期集聚的巨大物質財富,對內加強中央集權,對外積極開疆拓土,極大地推動了「大一統」政治體制的基本實現
作者簡介
作者介紹
徐楓
浙江杭州人,1993年師從著名詞學家吳熊和教授,獲文學博士學位;曾任杭州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,1998年四校合併,任浙江大學出版期刊中心副主任,《浙江大學學報(人文社會科學版)》執行總編、編審等。
牛貫杰
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,長期從事明清與中國近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。著有《原來李鴻章》、《重讀曾國藩》、《清史十五講》等。
譯者介紹
目錄
第一章:漢初的休養
1、漢承秦制
2、恢復社會經濟
3、黃老政治
4、平定七國之亂
第二章:漢武帝的大一統
1、中央集權的加強
2、四面出擊
3、文化一統
4、經濟政策
第三章:漢通西域與絲綢之路
1、西漢初通西域
2、經營西域
3、東漢復通西域
4、絲綢之路
第四章:漢與匈奴的戰和
1、匈奴概說
2、和與戰
3、匈奴西遷
第五章:經濟與社會生活
1.經濟要說
2.農業和商業
3.手工業興盛
4.社會生活
第六章: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
1、天文曆算
2、漢代醫學
3、造紙術的發明
第七章:文化藝術的大發展
1、正史創建
2、一代文章
3、長歌善舞
4、美術世界專題:
騎兵時代的來臨
馬王堆漢墓
消逝的樓蘭
漢代經學
外戚擅權與宦官專政
道教的創立
漢代飲食風俗
神祕的滇國
內容試閱
第一章 漢初的休養
秦政權橫掃六國,建立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的帝國,然二世便亡,無疑給繼任的漢朝統治者以深刻反思。經過秦末戰亂和楚漢戰爭,西漢建立之初,人口銳減,土地荒蕪,整個社會極為凋敝。劉邦及其大臣親身經歷秦末的殘暴統治,親眼看到農民的強大力量,為了吸取秦亡的教訓,恢復社會經濟,採取了休養生息的統治政策。
1、漢承秦制
劉邦稱帝後,為了鞏固新興政權,穩定社會秩序,奠定大漢王朝的統治基礎,著手制定國家的各項政策。西漢初年,各項制度基本沿襲秦朝,但又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,特別是廢除了秦朝苛法,史稱「漢承秦制」。
三公九卿制
在中央,西漢繼續實行三公九卿制。漢初因襲秦制,設置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,合為三公。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,秦朝設左、右兩丞相,劉邦即位後,改為一人,由蕭何擔任。蕭何因誅除淮陰侯韓信有功,劉邦下令將丞相之名改為相國。惠帝時,相國曹參死後,又恢復了丞相之名,並由一人改為兩人。丞相負責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,權利很大。漢初,翦除異姓諸侯王,蕭何不僅參與決策,還是具體執行者。丞相還有權薦任官吏,誅殺犯官,甚至可以抵制皇帝的不合理詔令。漢代的太尉執掌軍隊,但是沒有調兵之權,且必須持有皇帝的符節,才能行使職權。漢初,太尉並不是常設官職。御史大夫為副丞相,主要負責監察百官。御史大夫作為皇帝的近臣,漢初許多軍國大事,都是由御史大夫處理。三公之下的九卿,包括太常、郎中令、衛尉、太僕、廷尉、典客、宗正、治栗內史、少府等,負責國家軍政和宮廷事務的管理。較之秦代,漢的三公九卿在名稱和職能上稍有變化,但主要作用不變,依然是維持國家運轉的主要機構。
郡國並行制
在地方,漢初實行郡國並行制。郡國並行制的來源,可以追溯到楚漢戰爭時期。當漢軍攻佔新的地區時,就會沿襲秦朝,在那裡設置郡縣,作為漢軍的控制區。與此同時,劉邦為了籠絡領兵將領,戰勝項羽,還陸續分封一些異姓功臣為王。西漢建立後,郡設郡守,大縣設縣令,小縣設縣長,作為郡縣的最高長官,負責處理郡縣的大小事務。對已經分封的異姓諸侯王,則讓他們建立諸侯國,與郡縣一起形成郡國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。漢初大約有五十四個郡,由中央直接統轄的只有十五郡,其餘三十九郡都為分封的諸侯王國。
漢初,被分封的異姓諸侯王的主要有七個,包括:楚王韓信、梁王彭越、淮南王英布、趙王章敖、韓王信、燕王臧荼、長沙王吳芮。異姓諸侯王擁有重兵、佔據軍事要地,逐漸成為漢朝的隱憂。西元前二○一年十二月,劉邦設計韓信,將其貶為淮陰侯。此後,又先後廢除其他五王,只留下勢力最小的長沙王吳芮。在消滅異姓王的同時,劉邦又分封了九個同姓子弟為王,以鞏固中央集權。然而,劉邦統治時期,中央統治力量強大且同姓王大都年幼,分封制的弊端並未凸顯。隨著諸侯王的成長,地方勢力漸盛,成為中央王朝的嚴重威脅。
軍事制度
在軍事制度方面,西漢建立了更為完備的軍事力量。西漢的軍隊主要分為兩支:京師軍隊和郡國軍隊。京師軍隊又可分為南軍和北軍。南軍由衛尉統領,由中央直屬各郡調來的衛士組成,人數大約兩千人,主要負責守衛皇宮;北軍由中尉統領,由三輔地區選調的步兵和騎兵組成,人數多達數萬人,掌管京城的防衛。地方軍隊由服役的男丁組成,由郡的郡尉或諸侯國的中尉統領。西漢規定,男子成年後,必須服役兩年。地方軍依據各地的特點,建成不同兵種,主要可分為輕車(車兵)、騎士(騎兵)、材官(步兵)、樓船(水兵)幾種。平地用車兵和騎兵,山地用步...